【免责声明】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和讯网无关。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请读者仅作参考郑州股票配资公司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邮箱:news_center@staff.hexun.com
玛丽·沃尔斯通克拉夫特曾说,“爱情从它的本质来看,必定是昙花一现的,人类社会最神圣的纽带就是友谊。”
近年来,不婚主义的观念在人们之间流行开来,不婚族的队伍愈加壮大,出于各种不同原因,人们不愿步入婚姻。
宁愿孤独,不愿将就,这仿佛成为了一种社会共识。民国时期,一位优雅端庄的小姐,她出身名门,贤良宽厚但却一生未嫁,终身陪伴在母亲身边,爱情亦可贵,奈何生不逢时,难遇良人。
名门之后,学富五车
提及康有为,熟悉民国历史的人相信都不会陌生,他最珍爱的女儿便是康同壁,这位大家之女受父亲的影响之下,思想开阔,先后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,与父亲游历欧洲时,曾多次代替父亲发表演讲。
而后嫁给了当时的著名学者罗昌,罗昌先生早年留学日本,更是梁启超先生的得意门生。
在这样的家庭,他们的女儿罗仪凤自然也是一位大家闺秀。
小时候的罗仪凤跟随父母出使英国、新加坡等地,大大地增长了见识,也就塑造了她高雅的礼仪规范,以致后来与她交往过的朋友无不赞叹她淑女的做派。
受父母家学的影响,罗仪凤掌握六国语言,并且能熟练的运用英语与人交谈,在与母亲聊天时,母女俩时常用流利的英文对话。饱读诗书,成绩出色的罗仪凤考入了燕京大学,选择入读家政系,当时的她只有16岁,是当时班上年龄最小的学生,深受师长们的喜爱。
早年受打击,“放弃”爱情事业
青春萌动,步入大学校园,青涩稚嫩的罗仪凤也曾遇到自己第一个心动的男孩,但这段感情以男孩被逮捕,死于狱中而不了了之,罗仪凤从未对任何人透露过这段历史,即使是母亲也只是浅浅地知道女儿恋爱了,尚且都不知道男孩的名字。
如果不是罗仪凤在后来的革命材料中讲述了自己曾经的这段感情,恐怕世人永远都不会知道。初恋男友被迫害而死的打击,以致青年时期罗仪凤对爱情失去了期望。
随着历史的发展,战争的扩大,她自己也因受校长司徒雷登的牵连被敌人囚禁在地下室长达一年半,无人知晓这一年多她在那里经历了什么,朋友看到的是这个正值花季的女孩,眼睛不再那么明亮了,远没有曾经对生活满满的希望与期冀。
在对未来人生存在幻想与远大抱负的年纪,就经历了非人的遭遇,将罗仪凤对爱情和事业的热情浇灭,毕业后的她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嫁人或是工作,一年的牢狱生活令她更加珍惜身边的亲人。
离校后她选择留在母亲身边,亲自照料母亲的起居饮食,成为母亲的专属高级管家。
罗仪凤性格落落大方,与母亲都十分好客,常有亲戚朋友来投宿,她们都会热情地接待他们,朋友有难也会倾囊相助。
早年受英式贵族教育使罗仪凤养成了出众的品位,在院子中种玫瑰,烤点心,做西餐,母亲有限的工资在罗仪凤的精打细算下,为她们创造了高品质的生活。
恋上花花公子,再遭情伤
会持家,又有气质的罗仪凤自然会吸引一众的追求者,但都被她婉拒了,邻居朋友也都劝她考虑终身大事,但她都笑而不谈,长此以往,亲人也都尊重默许了她的想法,其实罗仪凤并不是拒绝婚姻,她只是还没遇到那个能令她再次心动的人罢了。
44岁时,她在一次聚会上结识了一位花花公子。极会讨女孩子欢心的罗隆基见到气质超群的罗仪凤自然地被吸引了。
而罗隆基在当时也是著名的才子,刻意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并不断地向罗仪凤示好,常年养在深闺中,极少与异性男子接触,在面对罗隆基的一波波感情攻势下,罗仪凤很快就坠入情网。
两人同姓,早时便以兄妹相称,渐渐两人相熟后,彼此便常常通信交往,有时私下约会吃饭,罗仪凤以为自己遇到了如此兴趣相投的人,是找到了真爱,殊不知,这对于罗隆基而言只是一场游戏。
交往几年后,罗仪凤认为两人可以谈婚论嫁,考虑婚姻大事,在罗隆基生日时亲手为他做了一个奶油蛋糕,并在上面绘制了象征爱情的丘比特,还准备了玫瑰和信,但罗隆基见到这一切,却推拒并声称自己与罗仪凤只是兄妹,并未想过在一起。
罗仪凤以为是自己太过唐突,直到后来得知罗隆基那时还与一位年轻漂亮的明星在交往,才恍然大悟,原来罗隆基也只是享受和自己交往时的感觉,从未承认过自己,一直付诸真心都只有她一个人,这次的情伤令罗凤仪再也不相信爱情,也不再期待婚姻。
原以为得遇良人,一切转头来只是一场空。
寂寞身前身后事,墓碑无名
与罗隆基的恋情成为罗仪凤生命中最后的一段感情,此后她一心陪伴在母亲身边,悉心照料母亲。
康同璧当时在中央文史馆担任馆员,每月有150块的工资,罗仪凤用这份工资精细地打算着每个月的支出情况,尽力为母亲营造最舒适的生活环境。
即便经历与渣男的一段无疾而终的感情,罗仪凤没有因此而颓废,依旧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,即使在经济困难时期,她也会苦中作乐,将晒好的橘皮做成果酱,分送给朋友。
一位朋友来做客时,提到自己从未吃过正宗的西餐,罗仪凤为圆他的梦,节衣缩食几个月,亲自做了一桌西餐,一整套下来费时费力,但她始终没有埋怨,和颜悦色地陪伴客人用餐。
熟悉的好友无不称赞她的善良知性。
可这样一个大方、亲和的女人,却凄凉孤死,死后甚至墓碑上都没有自己的名字。
1969年母亲康同璧因不堪政治斗争的折磨,不幸离世,母亲死后罗仪凤仿佛失去了生活的信仰,终日惶惶不安,而后房产被充公,她带病被迫搬到一个阴冷的小屋子,1974年罗仪凤孤独地离开。
家中以前的佣人,将她与母亲的骨灰盒一同葬在父亲墓旁郑州股票配资公司,但墓碑上只有母亲康同璧一人的名字,这个可怜的女人至死都没留下姓名。但熟知她的朋友在后来的自述中,多次提到她,为后人重现这个历史上的这个至纯至善至孝的女子。
罗仪凤母亲罗隆基康同璧罗仪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